1. 我想攻讀博士學位,請問在國內、外讀博士班,各有什麼優缺點?
  2. 進入實驗室的得與失?
  3. 學習科學之主要出路有哪些?
  4. 如果我想進實驗室,在課業上應有什麼樣的準備?
  5. 進實驗室之前應有那些身心上的準備?
  6. 如果將來想要得到一個可以做研究的職位,未來的生涯該如何規劃?
  7. 以學術生涯來說,研究員、教授與研發工程師之間有何不同?
  8. 請問貴實驗室訓練新進人員之制度?
  9. 擁有物理或電機背景的同學,進實驗室前應加強那一方面的能力?
  10. 新生進入實驗室前應具備哪些知識與技能?
  11. 新進學生應學會哪些知識與技能?
  12. 如何申請貴實驗室的推薦信?
  13. 想在貴實驗室獲得學位應具備哪些條件?

  1. 我想攻讀博士學位,請問在國內、外讀博士班,各有什麼優缺點?
  2. 首先要考慮的是,您想攻讀的學問哪裡可以取得。例如您想從事測量重力波的研究工作,目前國內可能沒有最尖端的設備與師資,因此出國就是比較好的選擇。而如果您對蛇毒研究有興趣,相信國內就有世界頂尖的研究團隊期待您的加入。國內外各大學或研究機構都有說明詳盡的網頁,您一定要花時間仔細了解五個W:What, where, who, why, and how。先決定您想研究的主題是什麼,再決定研究的地點。

    從生活上來說,攻讀博士學位是一件不怎麼輕鬆的事。如果您十分在意飲食的熟悉性、氣候的適應度,以及溫暖的家庭、親戚朋友等人際關係的維持,那麼國內會比較適合您。

    對理工科的男生來說,如果要盡快拿到學位,又不想到部隊中服兵役,您可以在國內的研究所念完學位後,以國防工業訓儲預官(一般稱為國防役)的方式報效國家。現在國防役的服務期間已改為四年,就博士來說是很划算的:前兩年本來就是您欠國家的;後兩年是作 postdoc 的時間,因此其實一點損失都沒有。事實上,現在國防役已經擴大適用到大專院校及民間機構。換句話說,您可以在服國防役的同時就應聘為助教授、助研究員等等;而除了在學術界服務之外,許多著名的高科技公司也有國防役名額。坦白說,服國防役已經是理工科博士們盡快就業的一條捷徑了。

    從出路上來說,每一個博士都有她或他的專才,因此在哪裡讀博士班並不是重點。只要是學有專精,又有意願將所學貢獻社會,出路是不成問題。問題是出在研究態度上。許多學生在國內求學、做研究的態度不甚嚴謹,也不肯投入足夠的心力訓練自己,又抱著極強的「自尊心」,不願意面對缺點,往往弄得指導教授要幫著他拿學位。礙著中國人「講情面」的文化,教授們幾乎沒有將博士班學生掃地出門的機會。結果就是許多人拿到一個很虛假的博士頭銜,而社會上也看不起所謂的「土博士」。但是同一個人到了國外,幾乎沒有例外的,都會勉強自己「辛苦」地作研究,以期「衣錦還鄉」。這也許是受到環境的壓迫,也許是生活的無聊所致。但平均來說,在國外念博士班的人,似乎比較(拚命)用功。而用功程度,才是決定出路的關鍵。

    從制度上來說,在授課品質的監督、研究內容的評比、研究相關技術的支援上,國外顯然健全得多。特別是大型跨國研究計畫的參與,在台灣是很不容易的。不過這些制度面的改進工作,國內學術界一直不斷地推動,因此也正在改善中。

    另外一項很重要的,也是最現實的考量,就是經濟能力。畢竟不是每個人都能順利申請到獎學金,而且有些朋友可能還得養家活口。到國外唸書,萬一沒有獎學金,學費加上生活費絕對是一項沈重的負擔。相較之下,在國內念博士班,負擔就沒那麼重;而且您要是願意,還可以到校外打打工什麼的。其他國家則多半會禁止外國研究生兼職。

    攻讀博士,不論何種學科,三到五年的光陰是免不了的。根據美國物理學會的統計,物理博士的平均修業期間是六年(注意,是平均)。而且這段時間通常剛好是人生中學習能力到達巔峰的階段。因此,慎重選擇您的求學環境是非常重要的。希望這裡提出的一些建議,能幫助您作最正確的決定。

    想攻讀博士學位的朋友們,建議您先讀這本書(各大學的圖書館裡應該借得到):

    E. M. Phillips and D. S. Pugh, “How to get a PhD,” 2nd ed., Open University Press (1994).

    ~1999, Feb. by 李超煌~

    (返回頁首)


  3. 進入實驗室的得與失?
  4. 得與失最主要端看個人的價值觀。以我個人的經驗:要想從事科學的研究,投入相當多的時間是絕對必要的條件。小至環境清潔、擦鏡片、接水管,大到實驗儀器操作、實驗系統架設、研究計畫方向等都必須花相當多的時間,還要多K書、常看期刊以掌握最新科學的進展。不時還有一堆行政庶務來煩你,每天的感覺就像是要追著時間跑。無形中看電影的時間變少了、跟女朋友約會的時間變少了、娛樂的時間都變少了。

    但是實驗室是一個可以實現個人科學夢想的地方。我想會進入實驗室的人大多是對科學生涯有些憧憬的人。實驗室在硬體上提供足夠的經費、足夠的儀器,更有千萬級的設備來進行科學的研究;在軟體上,從基礎技能訓練、實驗技術經驗的傳承、論文報告的寫作,到研究方向的規劃與研究計畫的執行,都有一套紮實的培養程序。同時藉由團隊的合作,不僅知識獲得交流,更可激發新的靈感與解決問題的途徑。這些特點是除了實驗室外其他地方很難具有的。

    在實驗室的這幾年,從小兵到能執行計畫,我所獲得最大的收穫,是解決陌生問題的能力。如何將一個複雜的困難整理成一個有清楚定義的問題,然後開始搜尋前人的經驗、文獻的記載,提出可能的解答,設計實驗或計算模型來檢驗自己的答案。得到正確的解答後,再整理成可以發表的文章或技術報告。這一連串的工夫,不僅是科學界通用的處理問題的方法,更可以應用到人生各方面上。學會解決陌生問題的能力,您將一生受用不盡。

    ~1999, Feb. by 姚台煒~

    (返回頁首)


  5. 學習科學之主要出路有哪些?
  6. 科學已經是二十世紀人類文明的特徵,所以學習科學的出路不好也難。以工作的性質來分,科學工作者大多在學術機構、教育文化界、和高科技工業界就業。學術機構以研究為主要的工作,可以說是創造科學的地方。我國的學術機構在科學研究上以總統府所轄的中央研究院、國科會所轄的各國家實驗室(例如:毫微米實驗室、精密儀器發展中心、高速電腦中心、同步輻射研究中心、地震工程研究中心)、其他公設財團法人研究機構如國家衛生研究院、和各大學的研究所為主。學術機構並非創造個人財富的好地方,但是在研究工作上有高度的自主性,可以專心於學問,以良心作價值判斷,比較不需迎合世俗的品味。如果對於科學研究有足夠的熱情、毅力、理想、和能力,同時能夠不計名利,學術機構是很好的出路。

    教育文化界的科學任務在於萃取日新月異的科學新知,找出最有效的方式傳達給社會大眾和下一代。近年來我國各大專院校大量擴充理工系所,需要不少博士級的科學教育人才,同時未來的社會愈來愈依賴科技,一般民眾對於科學新知的需求也愈來愈大。從近年來我國陸續成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科學工藝博物館、海洋生物博物館、桃園航空科學博物館,可以看出社會大眾對於科學教育的支持。對於喜歡科學的人,教育機構和文化事業是欣賞科學、傳播科學的好地方。

    高科技工業界是應用科學的大本營,是工作機會最多的地方,也是以科學致富最可靠的選擇。我國在應用科學上已經有很好的基礎。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台南科學工業園區、中山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生物技術開發中心、中華電信研究所、經濟部所轄的漢翔航空工業公司、原委會所轄的核能研究所等都有待遇豐厚的工作機會。除了現有的高科技工業,人類所面臨的環保、能源、生態等問題,也急需更多的科學家投入。人類對於改進生活方式和生活環境的慾望是無止境的,因此科學永遠不會成為過時的行業。

    ~1999, Feb. by 汪治平~

    (返回頁首)


  7. 如果我想進實驗室,在課業上應有什麼樣的準備?
  8. 最基本的,就是要能確實掌握自己系上的必修課,行有餘力,再計畫進實驗室。就本實驗室而言,因為我們的研究主題主要以光學為主,如果想很快進入狀況,在進實驗室之前,應該先加強自己的電磁學及光學方面的基礎,尤其是光學中高中沒教的部份。例如:電磁波、波動光學、光的色散、繞射、干涉現象等主題應該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更深一層,則要對脈衝、雷射運作原理、儀器工作原理有所研究。以下提供幾個關鍵字提供你作為準備充分與否的依據:飛秒脈衝(femtosecond pulse)、高斯光束(Gaussian beam)、群速色散(group-velocity dispersion)、訊號雜音比(signal-to-noise ratio)、阻抗匹配(impedance match)、偵測頻寬(detection bandwidth)、動態範圍(dynamic range)及反應時間(response time)。

    除了以上的專業知識以外,英文的讀寫聽講能力也是很重要的。不論你想實現什麼偉大抱負,英文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工具。

    (返回頁首)


  9. 進實驗室之前應有那些身心上的準備?
  10. 心理方面:
    一般學生想加入實驗室最大的目的,不外乎是希望能參與並學習真正的研究工作,但是一個專業的實驗室與一般的教學機構不同,沒有人會主動安排課程來培養你,如果你想要學到東西,就必須要靠自己積極地參與和主動地學習。換句話說,如果你發現自己是個被動學習之人,那麼在你進入實驗室之前最好要修正一下你的學習心態,否則你可能在進入實驗室幾個月後卻發現自己似乎一無所穫。當然,如果你本來就是個積極學習的人,那麼先恭喜你,因為你將會從實驗室得到許多寶貴的收穫。

    此外,對於一個大學部的學生而言,學分的壓力、課外活動及其他生活的雜事本已佔去你許多時間,若你想進入實驗室且還希望有所收穫的話,你可能會覺得時間有點不夠用。一般而言,若非你特別優秀,否則想要成功地兼顧學業、課餘及實驗室的研究,是件不容易的事,所以你必須要有心理準備在時間的分配上做一番取捨。也就是說,你可能得犧牲一些課餘的活動,因為實驗常常會佔去你許多時間。最有成就的事業,通常都是花你最多時間的事。

    身體方面:
    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健康,保持好體力,這樣才有在學業及研究上衝刺的本錢。

    (返回頁首)


  11. 如果將來想要得到一個可以做研究的職位,未來的生涯該如何規劃?
  12. 研究工作要花很多的時間及精神,如果本身對研究的事物不感到興趣,要成功的機會不大。所以,在大一、大二廣泛的學習相關知識,打好基礎並找尋有興趣的領域是很重要的。然後在大三時進入實驗室學習,以在大四時可以獲得具體研究成果為目標。

    由於制度的不同,想要出國留學的人要注意大學時代的成績(對於申請學校有很大的影響),並且在大三開始準備相關事宜(蒐集學校資料、準備語文能力考試…等等)。而打算在國內念研究所的人,在大三下要開始準備考試;除了學科以外,儘早培養自己對該領域的能力,譬如進入實驗室、參加專題或計畫,對於及早進入研究領域,會比較佔有優勢。

    進入研究所後,應要積極培養實驗能力、表達能力,並與科學界保持良好聯繫。盡量在研究所結束以前,建立一定的學術地位,對將來的職位爭取,會有很大幫助。一般而言,在取得碩士(兩年)、博士(四年)學位後,作兩三年的博士後研究,如果有不錯的研究成果(通常是以論文發表來評斷),要找到一個做研究的職位會較容易。

    ~1999, Feb. by 林宛蓁~

    (返回頁首)


  13. 以學術生涯來說,研究員、教授與研發工程師之間有何不同?
  14. 研究員、教授、研發工作,都從事學術研究工作,也具有學術地位與重要性;但是在科技的開發時程,或研究環境上,三種體系仍然有相當的不同。以下我們分別就三種研究體系的學術研究方式、研究環境條件等各方面,進行一些分析與比較。

    研究機構如:中央研究院、各國家實驗室等的研究員體系(包括副研究員、助理研究員等),是以開發各領域的先端科技為目的,必須具有創造力,在研究領域中,屬於先頭部隊。一般來說,國家級研究機構的經費還算充裕,經費上的問題較不嚴重。但由於研究的問題通常是最前端先進的,除了具有比較大的挑戰性與樂趣,仍然有相當大的壓力。由於研究員不一定具有研究助理或是研究團隊,因此需要獨立完成研究的心理準備與學術能力,不過相對也比較有獨立的揮灑空間。另外通常對某些問題研究到一定程度後,就要把理論或技術,轉移給教學機構或產業進行教學與應用,接著轉往其他新的領域或問題繼續開發。所以在面臨轉變與得失收放之間,要有不錯的應對能力。總之,這是一份需要豐富的創造能力、靈活的應變能力,當然還有專注的研究精神、堅強的恆心意志的研究工作。

    教學機構如:綜合大學、科技大學、技術學院、專科學校等,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學術的教學與傳承。透過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講師、助教等各級老師們的講解與演練,學生們學習前人的知識經驗,這是學校設立的目的,也是教師們終身的職責。在教學機構任職,要負起教學的責任與重擔,這是教職的辛苦,但也是樂趣所在。很多人在教學機構,從百年大業中找到人生方向;也有人在教學機構中,以學術研究為重心,比較不在乎教學。但是,這些還要看個人興趣與環境能否允許:有時無法爭取足夠的經費來做研究;有時除了教學,根本沒有時間精力進行研究。一般來說,教學機構面對比較大的經費壓力,比較常見的策略是在一個精細的領域當中,進行長期的研究: 在教學與訓練的過程中,一批批的研究生與學生,得到老師與學長的經驗;老師們經由學生的人力資助、一篇篇的實驗結果與論文發表,成就了學術地位與成果。長時期的研究,有了之前累積的研究成果,在每次的經費審查當中,才容易爭取到比較大的空間進行接下來的計畫,並替自己與學生、研究助理等爭取更多的經費支援。因此,教學機構的同事間競爭激烈,同時審查委員往往都是老教授,加上某些領域研究往往從事二三十年,比較容易有所謂「山頭」出現。所以在教學機構任職,需要誨人不倦的愛心、爭取經費的決心、長期研究的耐心,還要有與同事、學生等前輩後進相處的「小心」與「平常心」。

    高科技產業如:消費性電子產業、資訊產業、通訊產業等,或者技術研究機構如:工業技術研究院、中山科學研究院等,可說是把科技應用到日常生活的實用體系。從研究機構所開發的理論與技術,透過教學機構所培育訓練出的學生,在生產線上將理論化為實際,將技術轉為應用,這是與生活最貼近的學術,最具實用價值與經濟效益,可以充分感受到產品對於人類福祉的貢獻。由有產業的支持,所以新產品研發的經費通常不是問題;當然,還要看景氣決定!產品的研發,是一個「市場機能決定一切」的殘酷世界。所以研發體系的最大敵人,就是「時間」。每接到一個新的開發計畫,就一定有一個緊追不捨的底線日期,不停的往你迫近。一個成功的產品,往往只是比其他的產品早推出一星期,甚至是一兩天。只要產品功能、外表不輸別人,你比別人先推出,就佔了市場最早先機,也等於擁有了最大商機。主管只會不停的要你把完成日期往前挪動,越早推出獎金越高,當然要保證產品沒有瑕疵與毛病。在資訊爆炸的今天,網際網路把全球連接為無國界的共同體,市場資訊飛快傳遞,沒有人願意花同樣價錢買較落後的產品。唯有準確的計畫執行、快速的執行效率、完美的開發品質,同時有靈敏的市場感知能力、強韌的抗壓耐操體力,才能成為優秀的研發工程人員。

    所以,在科技的開發過程,研究員站在第一線衝鋒陷陣,教授是傳承經驗、接續研究的後勤,技術研發是理論的應用與技術的落實。以環境來說,研究員的經費與環境都算優渥,個人揮灑空間足夠,但研究壓力較大,人力資源比較不足,具有學術研究的架勢;教授的研究環境較辛苦,經費常不足,個人揮灑空間不大,負有教學的責任與樂趣,人力資源還算不缺,具有成為一代宗師的機會;技術研發由於有產業支持,通常薪資優渥、經費充裕,研究團隊龐大、個人不易揮灑,有開發時間與產品市場的壓力,具有工商鉅子的潛力。在三種學術研究體系中,選擇自己喜愛而且適合的來從事,會是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因為興趣與專長不一定相同,唯有仔細考慮判斷,才是往學術路線發展能否成功的關鍵,希望以上的說明能對您做選擇時有或多或少的幫助。

    ~1999, Feb. by 詹益鑑~

    (返回頁首)


  15. 請問貴實驗室訓練新進人員之制度?
  16. 一個新進人員要如何開始從事實驗呢?首先,你必須完成十六項基礎訓練,這些都是在本實驗室做實驗所必備的基本技術。緊接著,必須擁有利用電腦工作的能力,有幾個實驗室常用的軟体是你應該在加入之後儘快熟練的。這些準備工作最好在兩個月之內完成!

    喔!完成了基礎訓練就可以進行我偉大的實驗計劃,實現我在媽媽肚子裡就盼了好久的科學大夢了嗎?

    別急,就算進了少林寺,也不可能一開始就讓你練易筋經吧?當然是先從挑水、劈柴開始囉!這個時候,你應該先從幫忙學長姊們搞定一些與實驗室的雜務開始做起,一方面適應這個環境,一方面認識到「身為一個實驗科學家,原來有這麼多和科學研究看似無關的庶務要克服」這樣的事實!只要學長老師有需要,你可能就會必須做一些簡單的測量、拿著焊槍東燙西燙、在機械工廠做金屬加工、去圖書館查查paper、到光華商廠買電腦週邊、或者是和廠商洽購實驗必須的器材甚至去摩思買個燒肉珍珠堡……

    哇塞,有沒有搞錯啊,我大老遠耗在這只是為了幹這些……我…你…天啊!!

    喂,老兄,冷靜點, Michael Jordan 也是從襁褓中長到這麼高大的好嗎?

    在前述的助手階段,你將有機會看看學長們在做些什麼實驗,他們目前的進度如何?困難在哪?更重要的,你可以藉此儘快找到自己有興趣參與的project。同時,也替將來的實驗工作,打下基本的紮實內功,有了獨自解決實務問題的能力,才有可能往深入的研究領域前進。

    從實驗室進行中(或將開始)的題目裡找到自己感興趣的之後,只要徵得負責的學長同意,你就可以成為該project的一分子。將可在老師和學長們的指導下,幫助參與該實驗的進行。如何,聽起像是開始練羅漢拳了吧?

    當然,在這個階段由於學識、經驗以及實驗技術尚有限,很多的工作都必須在老師或學長的認可下進行,以免影響實驗的進度或造成資源的浪費。

    通常,如果你夠努力的話,加入project半年內就會有不錯的成果,這時你就可以開始找一個自己真正想做的題目,獨立進行你的實驗,也可以招兵買馬,組織自己的團隊。當然,這必須在老師認可的前提之下。接下來的方向、步驟和方法就得靠自己多花心思,或是和同仁之間的緊密討論了。

    雖然要負的責任重了許多,但別耽心,你的前輩、師父或是師兄們都會在你需要時,提供他們寶貴的經驗與意見,助你一臂之力的。

    加油吧!最後你會成為喬峰、張君寶,抑或只是剛下山的虛竹甚至火工頭佗,就一切看你自己了。

    ~1999, Feb. by 王怡然~

    (返回頁首)


  17. 擁有物理或電機背景的同學,進實驗室前應加強那一方面的能力?
  18. 以我多年觀察的結果,一般說來物理系的同學在電子儀器和電腦的應用能力上,落後電機系的同學很多,數值計算的能力也比較差;另外因為學習環境與訓練背景的差異,通常在實驗方面的耐心和毅力,似乎也略遜於電機系的同學。這對於實驗工作是很不利的。

    電機系的同學一般說來在基礎科學的訓練不夠平衡,電磁學和應用數學很熟練,理論力學和近代物理不夠用,熱力學和統計力學則很多人都不知道。雖然對於雷射光電實驗,這並不構成問題,然而如果有興趣從事基礎科學的研究,這是必須注意補足的。

    ~1999, Feb. by 汪治平~

    (返回頁首)


  19. 新生進入實驗室前應具備哪些知識與技能?
  20. 我們歡迎任何有志於科學研究的同學加入我們的行列,但是為了你能夠迅速適應實驗室生活所需,我們建議以下數項基本知識與技能,是你所應具備的。這些項目並非硬性規定,而是提供一種可以自我衡量的具體指標。

    一、武藝:
    使用三用電表,操作示波器,更換日光燈零件,維修水龍頭。

    二、電腦常識:
    上網使用FTP傳輸檔案,中文輸入每分鐘10字以上,製作一份有格式之文件並且由印表機印出,自行安裝硬碟或是任一種界面卡至電腦中,使其正常工作。

    三、數學:
    向量分析,二階常微分方程式,Fourier分析,基本統計與數值方法(平均值,標準差,機率分布…)

    四、物理:
    普通物理學,基本電磁學(參考資料 1, 2),基本光學。

    五、電子電路:
    基本電子學(參考資料 3)

    六、參考資料:
    1. David J. Griffiths, “Introduction to Electrodynamics”, Chapter 2, 4, 5, 6, 7, 8.
    2. D. K. Cheng, “Field and Wave Electromagnetics”.
    3. Sedra, Smith “Microelectronic Circuits,” Chapter 1, 2, 7, 8, 13, 14.

    而在進入實驗室之後,就需要進一步學習、熟悉我們的新進學生基本技術與知識,這樣你就可以在實驗室中如魚得水,一展所長了。

    ~1999, Feb. by 朱旭新~

    (返回頁首)


  21. 新進學生應學會哪些知識與技能?
  22. 實驗組
    • 基本知識
    • a. 光電常識 [1]
      b. 雷射 [2-6]
      c. 光學元件 [7]
      d. 電子學 [8]

    • 電腦技術
    • a. 文書處理 (LaTeX, Word)
      b. 電子試算表 (Excel)
      c. 數學輔助計算軟體 (Matlab, Mathematica, MathCAD)
      d. 電腦繪圖 (CorelDraw, Origin, AutoCAD)
      e. 儀器控制 (LabVIEW)

    • 機械加工
    • 銑床,車床,鑽床,攻牙 [9, 10]。

    • 電子加工
    • 焊接,閱讀電阻色碼,閱讀電容標示,放大器、穩壓電源、數位觸發電路製作 [9]。

    • 儀器使用
    • lasers, oscilloscopes, lock-in amplifiers, AD/DA converters, optical multichannel analyzers, computer-controlled translational stages, spectrum analyzers, CCD cameras, photo diode detectors, autocorrelators, etc.

    • 英文寫作
    • a. 一般文件 [11]
      b. 科技論文 [12]

    • 參考資料
    • [1] 14.B. E. A. Saleh and M. C. Teich, “Fundamentals of Photonics” (John Wiley & Sons) Chapter 1-6, 9, 12-14, 19.
      [2] Joseph T. Verdeyen, “Laser Electronics” (Prentice-Hall).
      [3] Walter Koechner, “Solid-State Laser Engineering” (Springer-Verlag)
      [4] P. W. Milonni and J. H. Eberly, “Lasers” (John Wiley & Sons)
      [5] Anthony E. Siegman, “Lasers” (University Science Books)
      [6] Kelin J. Kuhn, “Laser Engineering” (Prentice Hall)
      [7] 10.Melles Griot Optics Guide
      [8] Horowitz and Hill, “The Art of Electronic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9] J. H. Moore, C. C. Davis, M. A. Coplan, “Building Scientific Apparatus” (Addison-Wesley)
      [10] 劉正良,”機械工廠實習及安全” (大中國圖書公司)
      [11] D. Daiker, A. Kerek, M. Morenberg, and J. Sommers, “The Writer’s Options” (HarperCollins)
      [12] 方克濤(C. J. Fraser),”英文科技寫作”

    理論模擬組
    • 基本知識
    • 應用數學, 電磁學, 數值分析。

    • 電腦技術
    • Linux作業系統基本指令(包括程式編輯, 程式編譯與程式執行等) [1], 程式語言(C, C++或FORTRAN) [2], 科學繪圖(Grapher, Origin, MATFOR, IDL等) [3]。

    • 進階知識
    • 電漿物理 [4], Finite Difference Time Domain method [5], 電漿電腦模擬 [6], 流體模擬 [7], 以及平行計算 [8]。

    • 參考資料
    • [1] Programming with GNU Software, M. Loukides and A. Oram, O’Reilly and Associates Inc. (2000).
      [2] Practical C++ Programming (2nd Ed.), S. Oualline, O’Reilly and Associates Inc. (2003).
      [3] An Introduction to Programming with IDL, K. P. Bowman, Elsevier Inc. (2006).
      [4] Introduction to Plasma Physics and Controlled Fusion (2nd Ed.), Francis F. Chen, Springer (2006).
      [5] Electromagnetic Simulation Using the FDTD Method, Dennis M. Sullivan, Wiley-IEEE Press (2000).
      [6] Plasma Physics via Computer Simulation, C. K. Birdsall and A. B. Langdon, Taylor & Francis (2004).
      [7]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J. D. Anderson, McGraw-Hill (1995).
      [8] Using MPI (2nd Ed.), William Gropp, Ewing Lusk , Anthony Skjellum, The MIT Press (1999).

    (返回頁首)


  23. 如何申請貴實驗室的推薦信?
  24. 申請研究所入學許可或獎學金

    條件:

    • 國內研究所:必須在本實驗室工作半年以上。
    • 國外研究所:必須在本實驗室工作一年以上。
    • 在實驗室有具體貢獻者,例如發表論文、專利、建造儀器、編修講義,工作時間不受上述限制。

    附件:

    • 成績單。
    • 實驗室直屬上級的推薦信。
    • 擬申請機構的原始信封。如果沒有原始信封,使用其他信封必須註明收件地址,並貼郵票。

    流程:

    • 備齊上述附件,在截止日期一個月之前提出。
    大學部實習生申請直升研究所

    條件:

    • 必須在本實驗室工作三個月以上。
    • 學業成績優良者,或在實驗室有具體貢獻者,例如發表論文、專利、建造儀器、編修講義,工作時間不受上述限制。

    附件:

    • 成績單。
    • 實驗室直屬上級的推薦信。

    流程:

    • 備齊上述附件,在截止日期二星期之前提出。
    求職介紹信

    條件:

    • 必須在本實驗室工作一年以上。
    • 在實驗室有具體貢獻者,例如發表論文、專利、建造儀器、執行實驗。

    流程:

    • 依需求直接給予或郵寄。

    參見實驗室手冊:如何申請本實驗室的推薦信

    (返回頁首)


  25. 想在貴實驗室獲得學位應具備哪些條件?
  26. 實驗研究人員
    • 碩士學位
    • 負責某一實驗計畫之執行,建造或開發一樣新的儀器或診斷技術,至少發表一篇論文(不限第一作者),展現獨立研究之能力。
      畢業生需負責準備自己畢業口試之所有流程(當作能力測驗的一部份),要公告口試時間與地點,開放實驗室所有人旁聽。尤其同實驗組的人必須出席,視為交接的一部份。為了確保口試的品質,口試一週以前必須把畢業論文交給口試委員,並進行口試預演。

    • 博士學位
    • 擔任實驗組組長,擬定研究計畫,並且領導實驗團隊執行,掌握所屬實驗組之所有技術,發表二篇論文(至少有一篇是第一作者),至國內外學術會議發表演講,展現獨立研究之能力。
      畢業生需負責準備自己畢業口試之所有流程(當作能力測驗的一部份),要公告口試時間與地點,開放實驗室所有人旁聽。尤其同實驗組的人必須出席,視為交接的一部份。為了確保口試的品質,口試二週以前必須把畢業論文交給口試委員,並進行口試預演。

    • 例外條款
    • 為了避免讓學生有藉口說老師故意刁難,除了採用以上程序之外,你也可以自行辦理畢業。也就是自行找口試委員,將你的畢業論文交給他們審核及舉行口試,若口試委員同意通過即可畢業。

    理論模擬人員

    除學校規定畢業基本要求外,碩士學生必須至少發表一篇期刊論文(不限第一作者),博士學生至少發表二篇期刊論文(至少有一篇是第一作者),而後得以提出畢業申請。如有特殊情況,得由合作團隊的計畫主持人及指導教授開會,提出個案處理。
    參見實驗室手冊:獲得學位的條件

    (返回頁首)